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双减”政策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根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尤为关键。班主任身处班级管理最前沿,肩负着将德育融入日常的重任,要从示范引领、文化建设、整合资源、家校社协同及融合创新等方面,探寻贴合低龄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实践路径。
台山市新宁小学 曹卫梅
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
良好的教育始于行为示范。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身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班主任言行举止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与素质,因此,班主任要谨言慎行,在与学生、家长、同事交流中,展现正确三观与社交礼仪,以成熟态度处理教学事务及班级矛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为学生树立标杆。
同时,低年级学生刚脱离以家庭教育为主的模式,品德、性格等受家庭影响存在差异。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对任性学生加强纪律与行为规范引导,对社交困难学生多肯定鼓励,增强其自信。
加强班风建设 营造良好环境
环境塑造人,班风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与价值观。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班主任必须从班内各方面着手,尽力营造良好的尚德之风,可从文化墙、班规、文化角等显性区域入手,使其成为德育“隐性课堂”。还可以制定激励措施,如个人卫生、课堂发言等奖评机制,调动低年级学生守纪律、修品德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与集体活动落实德育教育,如开展“我和我的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系列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中,通过游戏设置、小组互动分享等,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对祖国、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然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化德育效果。
挖掘社会资源 促进多方协作
家校社多方协作,助力德育教育有效推进。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低年级学生受家庭教育影响较深。班主任作为家校纽带,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引导家长“以身示范”,例如周末开展“家庭美德行动”等活动,并定期分享“德育小妙招”,鼓励家长用“情景问答法”培养同理心。
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尝试开发和利用更多社会资源,丰富德育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基础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生活。比如邀请劳动模范、杰出青年、消防员等进班分享经历,以及邀请医生家长为学生讲解健康常识等,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 创新育人方法
新媒体时代,班主任要不断优化教育措施,拓宽德育教育渠道,研究更高效、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在德育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影音、动画等形式,以真实生动的案例向学生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以严肃反面的教材向学生警示违背社会公德甚至触犯法律带来的后果。同时,班主任和家长要形成“统一战线”,从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到设置未成年人权限等,多方位守好网络安全这一防线。
德育可借技术“破圈”。针对低龄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制作“德育微剧场”,用《小蚂蚁搬粮》教团结,《小熊守规则》说纪律等。还可以设计互动课件,点击屏幕上的“礼仪树”,弹出礼貌用语动画,玩“价值观对对碰”游戏,辨别“插队”“分享”等行为的对错。推荐《中国好少年》等优质德育动画片,让技术成为德育助力。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德育要“接地气、有温度、善创新”。班主任以自身为镜、以文化为基、以协同为翼、以科技为帆,方能让德育如春雨润物,滋养孩子心灵,培养明礼守信、善思笃行的新时代好少年。
股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