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全县围绕大蒜、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建设蒜都工匠学院,构建“1+4+N”建设布局,形成1个主校区、4个行业分院、N个实训基地的多产业、全链条、广覆盖的培训体系。“工匠学院自建成以来,培训行业技能人才2500余人,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产改人才驱动发展新路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8月28日,金乡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金乡县的产改举措只是山东省树立产改举措“一盘棋”思路,保障全省产改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据山东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建立健全产改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党委和政府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作用,整合资源力量,构建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格局,确保改革任务有分工、完成有时限。
实践中,山东省贯彻落实好已颁布实施的产业工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实际,及时做好相关法规规章等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工作。健全产业工人权益保障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序进行。
同时,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落实职业教育资助补助政策,落实齐鲁首席技师津贴、技师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奖励等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全省定期组织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查,深入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政策研究,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开展专项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推动有关问题及时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还加大宣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等先进典型,营造社会各界关心尊重、支持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良好氛围,引导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此外,全省加强对改革进展的督导检查,开展绩效考核,实施第三方评估,推动改革纵深发展。各市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推进改革的配套措施,制定年度行动计划,明确具体措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葛红普)
股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